NACHI滾動軸承的生產結構 一、滾動軸承的根本概念 1.NACHI滾動軸承的根本結構 NACHI滾動軸承是廣泛使用于各類機械中的基礎件,滾動軸承一般由內圈、外圈、滾動體和保持架四種根本幾何零件組成(俗稱“四大件”,實際大多作業場合還必須有光滑物)。 2.滾動軸承的結構 ①滾動軸承 NACHI滾動軸承是一種支承旋轉軸的組件。它具有沖突力小、結構緊湊的長處,也是標準件。在此介紹三種常用的滾動軸承即深溝球軸承、圓柱滾子軸承和推力球軸承,其型式與尺度可查閱有關標準。 ②滾動軸承的結構及其規則畫法 NACHI滾動軸承一般由外圈、內圈、滾動體及保持架組成。在一般情況下,外圈裝在機座的孔內,固定不動,而內圈套在滾動的軸上,隨軸滾動。 常用的滾動軸承規則畫法、特征畫法見下表,表中除A可計算得出外,其余尺度可查閱有關標準。 二、軸承結構 內圈一般裝置在軸上,并與軸一同旋轉。外圈一般裝在NACHI軸承座內或機械部件殼體中起支承效果。但是在某些使用場合,也有外圈旋轉,內圈固定或者內、外圈都旋轉的;也有更多種組成零件的;也有無保持架的、無內圈的、無外圈的等。 2.滾動軸承的特征 NACHI滾動軸承具有多種結構類型,每類軸承都具有各自的特征,但其共同的特征則是: (1)起動沖突力小,起動沖突力與動沖突力的差也很??; (2)大多軸承外形尺度已國際標準化,具有互換性,適于批量生產; (3)磨耗較一般滑動軸承少,能長時間維持機械精度; (4)光滑方便,光滑劑消耗少,維護費用低。 三、滾動軸承的生產進程 1.各零件的生產進程 (1)內、外圈的生產進程:未退火棒料→鑄造→退(正)火→車削加工→熱處理(淬火—回火)→磨削加工→光整(超精研)→零件終檢→防銹→入庫。(2) 鋼球的生產進程:棒料(盤料)→鐓球坯→(去環帶)→光磨(光球)→熱處理(淬火—回火)→硬磨→精磨→精研(研磨)→終檢分組→清洗、防銹、包裝→入庫(3) 滾子生產進程:棒料(盤料)→鐓坯(車加工)→去環帶→軟磨→熱處理(淬火—回火) →硬磨→串軟點→精磨外徑→粗磨端面→終磨端面→細磨外徑→終磨外徑→(超精外徑)→終檢分組→防銹、包裝→入庫。 2.NACHI滾動軸承的裝置進程 軸承零件(內圈、外圈、滾動體和保持架)經查驗合格后,進入裝置車間進行裝置,需滿足的相關技術條件有游隙、實際寬度、靈活性及振動值(噪音)、沖突力矩等,一般裝置的進程如下:零件退磁、清洗→內、外圈滾道尺度分組選別→合套查看游隙→鉚合(收縮)保持架→終檢各項目標→退磁、清洗→涂油、包裝→入成品庫(裝箱、發運)。
|